400-680-8480
2017-09-22 17:22:00
當前位置 :夢工場 > 夢工場觀點 > 觀點動態(tài) >
現(xiàn)代營銷的核心理論一直都在發(fā)生變化,人們對于品牌管理的認識也經(jīng)歷著不同階段。
20世紀50年代,市場學講求“賣點”,通過廣告講我的產(chǎn)品好在哪里,產(chǎn)品有何與眾不同之處。
20世紀60年代,市場學開始關注品牌形象,從關注產(chǎn)品自身轉向為品牌賦予情感,顧客被品牌中的情感打動,品牌就可以成功。萬寶路最開始是女性抽的煙,遭遇危機后,李奧·貝納通過將品牌與美國西部故事中的牛仔形象相結合,成功打造出了男性消費者向往的野性不羈的形象。
20世紀70年代,定位理論登上歷史舞臺。定位理論產(chǎn)生的背景是美國高速發(fā)展帶來的物質極大豐富,牙刷、啤酒、汽車等很多細分領域里都有眾多產(chǎn)品品牌,消費者接收的信息急劇增加。在此背景下,兩本關于定位理論的書都反復強調,消費者的心智其實很簡單,他們怕麻煩,要想傳遞給他們信息,啰里啰嗦沒有用,只能簡單明了。
定位理論的核心就是如何管理消費者的認知。最早于1981年出版的《定位》指出,消費者的腦袋里有一級級小階梯,會對產(chǎn)品做出高低區(qū)分。企業(yè)要做的就是要搶占第一層。舉個簡單的例子,人們都能說出歷史上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是誰,又有多少人知道第二個是誰呢?但如果有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女宇航員,關注度又 會顯著提高。實在找不到第一怎么辦?可以通過關聯(lián)第一品牌來搶占第二的位置。書中強調,消費者的腦子里只有第一和第二。
20世紀90年代,定位理論有了新的發(fā)展,不再簡單講尋找第一、第二的問題,而是開始尋找產(chǎn)品本身更具差異化的東西,這也是對消費者的認知進行更深入的管理。
簡單定位可以讓消費者記住你的品牌,比如說到怕上火就是王老吉,但消費者卻很難對品牌產(chǎn)生情感。
請大家想想,蘋果公司有定位嗎?實際上,你連蘋果公司的廣告語都不知道,但這不妨礙你對它的熱愛,因為蘋果的產(chǎn)品給了你非常美好的體驗。
今天,品牌不是名字,不是商標,不是產(chǎn)品,而是消費者對產(chǎn)品或服務的整體感受。尤其對于終端消費市場來說,很多產(chǎn)品本身其實沒什么差別,不同就在品牌。最典型的是礦泉水,如果拿走標簽做盲測,沒幾個能喝出不同的品牌,但它們的價格卻從2塊錢到幾十塊甚至上百塊不等。有了品牌,可以收獲更高的品牌溢價;有了品牌,可以更好地抵御競爭;有了品牌,可以開展大規(guī)模復制。